萨马兰奇纪念馆建馆九周年之际,在“后冬奥时代”的契机下,萨马兰奇纪念馆与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联合推出“共筑体育精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云分享活动”。通过社会各界知名专家学者分享的励志故事和学术思想,进行中西方和平思想文化的互动,用文明交流和文化交融的眼光全新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开启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对话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奥林匹克文化体系构建的新征程。
本次线上交流活动
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
本期的主讲嘉宾:
易剑东
全国知名体育学者、奥林匹克研究专家,任职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兼任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创办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研究》主持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主笔人之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简明读本》执行主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影响力及指数研究主编
1
文字分享
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大家好,我是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易剑东,在萨马兰奇纪念馆建馆九周年之际,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对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的关系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奥林匹克运动从来就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是包含着丰富人文意蕴和独特审美情趣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
古希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就包含有文艺方面的内容。公元前444年,第八十四届古代奥运会上就有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及演说家参加奥运会的的艺术比赛项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在复兴奥运会之初就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的和艺术的”。
从顾拜旦1892年11月25号发表《奥林匹克宣言》至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130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非常卓越的社会文化活动,凝聚着不同时代和无数民族馈赠的精神文明的精华。
英语中的单词“movement”同时具有“运动”和“韵律”的含义, 也许我们可以把体育和艺术看成是一对孪生兄妹。
自斯德哥尔摩1912年奥运会至伦敦1948年奥运会,共有7届早期的奥运会举办了文学、建筑、绘画、雕塑和音乐5个项目的比赛,也称“缪斯五项艺术比赛”,大家知道缪斯是古希腊的艺术与青春之神。
后来,鉴于艺术比赛的多样性和主观性评价等因素,国际奥委会开始将艺术比赛形式改为东道主的艺术展览,再后来改为文化节,英文叫Culture Olympiad。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于1954年在雅典召开全会,通过了奥林匹克艺术展的方案,也就是说以后的奥运会东道主不办奥林匹克艺术比赛,而是改办奥林匹克艺术展。会议还决定将为获胜的选手颁发证书而不是奖牌,这个决定最终被写入了《奥林匹克宪章》的第31条:“组委会举办艺术展览(包括建筑、音乐、文学、绘画、雕塑、体育集邮和摄影等),同时也可以包括芭蕾舞、戏剧、歌剧表演或者交响乐音乐会。”
如今,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宪章》当中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依据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观,通过体育的活动来教育青少年,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贡献。
国际奥委会在自己总共18条的使命中,第16条明确写:鼓励并支持体育文化教育方面的融合创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自己就是一位狂热的文学和音乐爱好者,他曾经于1906年写道:“同文学相比,音乐可以给体育运动更直接的支持。”当然,他自己的作品《体育颂》属于文学类别,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过文学金奖。
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的萨马兰奇先生也曾经说过:“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更是文化活动。”
奥林匹克运动根据奥林匹亚德周期定期向全世界展示最高水平运动员奉献的精彩赛事,运动员的精彩表演是奥运会、残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青奥会、冬青奥会最核心的内容。而奥林匹克主义追求的是身体、精神、意志均衡发展并且融为一体,它提倡的是体育+文化+教育,它倡导的是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在努力奋斗当中寻求欢乐、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原则,这样的生活方式,当然他最终的目标是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人的身体是灵魂最好的图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奥林匹克运动提倡的体育运动,何尝不是通过精神修炼和意志的磨练塑造完美身体的一种文化呢?每届奥运会,我们都可以看到健美的人体、优美的旋律、绝美的动作、大美的场馆甚至完美心灵,甚至在很多运动员的互动当中能看到完美的心灵,可以说一届奥运会就是一次人类情感、心理、意志、智慧、审美的极大成。
而过去奥林匹克艺术竞赛中的建筑、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则有机地融入了奥运会东道主筹办的奥林匹克文化庆典中,一般按照四年一个奥林匹亚德的周期举办四届,向全世界传达东道主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
中国人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成绩,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期间,我们第一次将过去往往四届的奥林匹克文化节拓展到了六届,从2003到2008年每年举办一届。首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在2003年9月21日拉开帷幕。它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诠释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以及中国对奥林匹克的热忱。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中国的长城文化、春节文化、冰雪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一次友好握手。雪如意、雪飞天、雪游龙、冰丝带、中国结、折柳寄情、冰墩墩等等,这些已经留存在无数国人心目当中的形象以及意念,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一次完美合作。
在庆祝萨马兰奇纪念馆建馆九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让我们缅怀萨马兰奇先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杰出贡献,还有他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无私帮助。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一曲全人类跨越障碍、战胜困难、团结合作、携手奋进的乐章。萨马兰奇先生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过: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中国人民捧出了整个心灵。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文化活动永不会谢幕。顾拜旦也说过: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萨马兰奇先生更说过:体育是人类五种通用语言中最为迷人的一种。他致力于奥林匹克集邮,强力推进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为确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旨趣和精神旨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已经以自己无与伦比的表现成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座“双奥之城”。中国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继续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通过体育建设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这和我们古代的世界大同理想、现代中国人的美美与共愿望以及当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脉相承、完美契合的。
国际上有调研数据表明:中国人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热爱奥林匹克运动,也最认可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价值的,这是我们民族的人文情怀、体育热忱的完美呈现,也是中国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优势。让我们在追求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拥抱奥林匹克运动带给我们的运动激情和审美享受。再次祝贺萨马兰奇纪念馆建馆九周年。
感谢易剑东老师的精彩分享
为庆祝萨马兰奇纪念馆建馆九周年,本次分享共邀请九名全国各界专家学者,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云”分享自2022年4月22日起至4月30日,连续9天,每天介绍一位专家分享,请关注“萨马兰奇纪念馆”微信公众号查看,感谢您的支持。
∞
SAMARANCH MEMORIAL
萨马兰奇纪念馆
http://www.jasmemorial.org
相关链接:https://www.sohu.com/a/541458075_121119581
相关链接:http://news.sohu.com/a/539884515_12111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