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COLLEGE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海马IP | 在海淀,跑一场人生的马拉松:学者易剑东的30年热爱与坚守

时间:2025-09-17 来源:体育与健康学院 作者: 浏览量:


1995年来到北京体育大学工作至今,易剑东在海淀已经生活了整整30年。期间,他多次出国访学,也曾在江西、温州等全国多个省市工作,但始终没有离开海淀。“好几次动过念头搬到郊区,但海淀的环境越来越好,让我越来越依恋。”易剑东说。


他的生活轨迹,始终与这片土地的发展紧密相连。而跑步,便是他与海淀之间最独特的情感纽带——他用脚步穿梭于公园街巷,在奔跑中见证生态蝶变,在汗水中感受人文温度,更将马拉松精神融入学术追求,书写了一段与海淀共生共长的奋斗故事。


一座城区的变迁,

一条条跑步路线的新生

3D1C1

体育学者 易剑东

“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北体大周边只有一趟公交车——365路。现在至少有20条线路,公园也越建越多。”


易剑东细数着他常去的跑步地点:家旁边的荷清园、树村公园、新建的肖家河公园,以及朝阳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拆墙透绿做得特别好,”他感慨道,“以前北体南门、圆明园东门很多地方都是栅栏围着,现在都打开了,变得更亲民、更开放。”在他看来,这种物理空间的变化,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进步——更开放、更人性化、更注重人的生活体验。


77ABC

                          

                             



                                     跑步,

是一种与城市对话的方式


易剑东主要在两个地方跑步:家旁边的荷清园和朝阳的奥森公园。他笑称自己每年要在荷清园跑一两百次。


跑步不仅锻炼身体,更成为他融入这座城市的方式。在跑步的日子里,易剑东遇见了太多温暖的瞬间——有老人主动帮他看管放在椅子上的背包,“他们说‘怕放这会丢,我们帮你看着’,聊起来才知道,他们也是来散步的居民”;陌生跑者擦肩而过时的一句“加油”;更有六七旬的跑者依然坚持每天跑20公里的毅力……这些都成了他坚持的动力。


33AB5

“跑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陌生人打招呼、交流。花甲之年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男男女女,大家在跑步中不约而同形成了一种默契和文化。”


这种文化是什么?易剑东认为是“一种相互映照、相互激励的关系”。他看到每天坚持跑20公里的人,也会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他遇到比自己年长一轮却跑得更快的跑者,也会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易剑东的跑步圈子里,有住在3公里外的“搭子”——对方开车来接他一起去公园跑步;也有北体大、北大的同事与学生,“大家会一起去外地参赛,平时在北京也常常小聚;跑步成了我们社交的纽带,让学习、工作和生活交融在一起。”



海淀精神,

是用智慧创造财富,

用绿色呵护健康


579BB


当被问及什么是“海淀精神”时,易剑东给出了两句精辟的总结:“用智慧创造财富,用绿色呵护健康。”


在他看来,海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密集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能力和财富创造能力。而另一方面,海淀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的投入,让居民能够享受绿色生活,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这种精神也与他的跑步哲学不谋而合——智慧地训练,科学地备战,同时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


从赛道到学术,

做自己领域的“领跑者”


53C54


作为体育治理和奥运研究领域的学者,易剑东将马拉松精神深深融入了学术追求。“马拉松精神有三点:热爱、自律与坚韧。做学问也是如此。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找到自己的热爱,然后通过自律把这种热爱变成持续的事业。”


他从大学时就热爱体育研究,即便这个领域曾不“时髦”,也始终坚持深耕,如今已成为行业内的“领跑者”。


“领跑者不仅要自己能跑,还要能指导别人跑,更要带动更多人一起跑。”在学术领域,易剑东对接世界前沿经验、解决中国体育治理问题;在跑步领域,他也在用行动影响他人——目前,他已跑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马拉松,完成60个全马、9个半马,接下来还计划两年内跑完100个全马、拿下六大满贯。


期待与更多人

在海淀的跑道上相遇


672BF


虽然已经跑过全国31个省区市的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也即将完成第二个,但易剑东对2025海马格外期待。


“海淀马拉松的大部分道路我都曾经走过,更加熟悉,也更亲切。”他说这就像“跑在自己家里一样”,道路旁的每个单位可能都有熟人,这种归属感是其他地方无法给予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北京建工海淀马拉松,他充满期待:“希望赛事能在管理标准和跑者服务上更完善,比如选在气象条件最优的时间,设计更平坦、少折返的赛道,减少不必要的铁栅栏,让跑者能专注比赛,跑出好成绩。”



每个人,

都可以适度跑起来


针对许多人认为“马拉松是极限运动”的观点,易剑东坚决反对。“是否极限运动因时代而异、因人而异、因环境条件而异。”


他以自己为例: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3小时16分,但也曾以4小时30分轻松完成比赛,赛后心率只有133/分钟。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开始跑步,是否参加2025北京建工海淀马拉松,或许可以听听他的话:“马拉松不是极限运动,只要经过6个月训练,没有骨骼肌肉问题,都能轻松完成。重要的是抓住‘适度运动’这个核心,让跑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强调:“适度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甚至能带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其他健康习惯。就像海淀用30年证明的那样,坚持热爱,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6B9E


跑步,与一座城共同成长


30年来,易剑东用脚步丈量着海淀的变迁,也见证着这片区域如何变得更具人文关怀、更适宜生活。他的跑步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也是海淀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易剑东正在撰写一本关于跑步的书,记录自己跑遍全球各地的经历和思考。而他与海淀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的每一步脚印,也正是对这座城市最深情的告白。


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OATUT6hED5foLq-HQb_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