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主页  |  加入收藏  |  温大论坛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COLLEGE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特稿推荐】易剑东|“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时代使命及未来愿景

时间: 2022-05-23来源: 体育与健康学院 作者: 此新闻被浏览:

“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时代使命及未来愿景


易剑东

(温州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通过广泛搜集北京筹办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实时报道,立足国际奥委会和有关国际体育组织的相关官方规范文本,阐释北京成为世界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那就是成为彰显奥运会和冬奥会举办促进和带动城市、区域、国家发展的积极效应的典范。同时,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使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贡献信心和经验;为中国更多城市提供国际赛事举办的样板和模式;为奥运遗产的规划与传承树立卓越的标杆和范式。而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结束,“双奥之城”的未来也将展现更加令人期待的愿景:不仅北京、不止2022、不限冬奥。

关键词:“双奥之城”;奥林匹克遗产;赛事效应;赛事愿景

引文格式:易剑东.“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时代使命及未来愿景[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3):263-273.

       如果从1892年11月25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发表《奥林匹克宣言》算起,现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已经130年了。在曲折艰辛而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地区)奥委会这三大支柱的同舟共济中,成功举办了29届夏奥会、24届冬奥会、3届青奥会、3届冬青奥会。在总共59届国际奥委会主持的奥林匹克赛事中,分别产生了24个夏奥运会和21个冬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举办了3届奥运会,雅典、洛杉矶、巴黎、东京举办了2届奥运会,巴黎和洛杉矶还将在2024年、2028年第3次承办奥运会,而圣莫里茨、普莱西德湖、因斯布鲁克3座城市则各自举办了2届冬奥会,因斯布鲁克还承办过2012年第一届冬青奥会。而北京则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继2008年夏奥会之后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

1

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22年2月3日的国际奥委会139次全会上说:“从明天开始,北京将正式成为第一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冬季体育之国”。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巴赫赞叹道:“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之国”。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赫然列出“Beijing 2022 builds on Beijing 2008”(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基于北京2008年夏奥会)这样的文章标题。

      其实,有两座城市也存在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的可能性。举办过1972年夏奥会的德国慕尼黑市在2009—2011年申办了2018年冬奥会,最后是韩国的平昌胜出。在2013年,也有媒体传出慕尼黑有意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新闻,但最终该城市没有被德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推荐。曾经主办过1912年第5届夏奥会的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出现在2013年11月3日被国际奥委会接纳的2022年冬奥会6个申请城市名单中,但该城市在2014年3月没有提交申请报告(applicant file),提前退出了申办竞争。

       国际奥委会在2019年6月26日将《奥林匹克宪章》中原来习惯称谓的“主办城市”(Host City)修改为“主办地”(Host),2026年冬奥会的会徽上出现了米兰和科蒂纳两座城市,原先的《主办城市合同》(Host City Contract)也变成了《奥林匹克主办地合同》(Olympic Host Contract)。今后,奥运会和冬奥会出现一国多城乃至跨国举办的可能性增加,再加上举办冬奥会对山地和城市交通的严格要求,“双奥之城”很难被复制。

       北京这个“双奥之城”的历史荣耀还可以在诸多层面得以体现。例如:北京是最短时间内两次分别主办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城市,仅间隔14年;北京是第一个成为“双奥之城”的首都;北京是承办奥运会和冬奥会时人口最多的城市;北京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期间GDP增长率最高的城市;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创了一个组委会组织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先例;北京是第一个主办夏奥会和冬奥会都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同样“无与伦比”(truly exceptional)赞誉的城市……

      同时,北京2008年成为亚洲第3个夏奥会主办城市,2022年成为亚洲第4个冬奥会主办城市。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使得亚洲在奥林匹克版图上的地位提升。韩国平昌在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报告中就提出促进东亚15亿人认识和了解冬季体育,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平昌2018年冬奥会和东京2020奥运会之后举办,更使东亚成为世界奥林匹克赛事的热点区域,使亚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世界冬季运动发展的第3个新极点,为世界范围内冬季运动的普及与传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自1980年冬奥会以来,夏奥会和冬奥会总共举办23届,已经确定举办城市的有4届,主办国在申办年的GDP排名总体上居于世界前15名的有23届,只有南斯拉夫、韩国、挪威、希腊是GDP世界排名在16名以后的主办国(其中夏奥会和冬奥会各2届),前者占比85%,后者占比15%,一定意义上说明夏奥会与冬奥会主要是经济实力较强国家愿意也可以承接和承受的。2017年,渥太华大学两位学者运用最小二乘对1967-2015年共48年间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17个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加拿大、中国,西班牙、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挪威、俄罗斯、韩国、英国、美国)的人均GDP线性趋势进行了详细统计,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总体上看,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赛事申办和筹备期9年和后续5年的积极和消极效应基本被抵消,只有发展中国家办奥运会的积极效应比较明显。这里最典型的代表显然是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积极后效应是鲜有的。2021年,拉脱维亚维尔纽斯大学的一位学者发表论文,研究了1972—2014年的12届冬奥会对主办国人均GDP的影响,结论依然不令人乐观:举办冬奥会对举办国人均GDP没有额外的长期影响。第一个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全面指导下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应属于该文没有讨论的例外和特殊的冬奥会积极效应的典范。

       迄今为止,近40年来在世界GDP排名前7位的国家均举办过夏奥会或冬奥会,而在23个已经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里,实现所在国家GDP世界排名上升的只有6个,排名不变的有10个,下降的有7个,看不出明显的正负效应(见表1)。而2026年冬奥会与2024年、2028年和2032年夏奥会这4个主办国能否实现举办年GDP世界排名不变或提升,依然存有变数。法国2021年GDP世界第7位的排名不大可能在2024年发生变化,但美国的GDP在2028年是否被中国超越,意大利、澳大利亚能否在2026年、2032年分别保持GDP世界排名第8、13的位次,依然存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承办奥运会的7年间,GDP的世界排名从第6跃迁到第3,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绝无仅有的,是近20年中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国家长期共赢、合作发展的显著标志。数据还表明,中国在2001、2008、2015、2021年的GDP分别达到1.34、4.59、11.06、17.73万亿美元,在北京2008年夏奥会筹备的7年周期增长2.43倍,在2022年冬奥会筹备的6年中增长60.3%。同样周期内中国GDP的世界占比由4%增长到18%,夏奥会筹备期7年增长80.1%,冬奥会筹备6年增长22.2%,都创造了近40年来的世界第一。

5B63


      “双奥之城”的特殊历史意义还在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沿用了北京2008年夏奥会留存的大量场馆遗产,北京赛区的竞赛场馆仅新建了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两个场馆,前者是2008年奥运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预留的土地,后者是首都钢铁厂产业转型的标志性冬季体育场馆。北京2022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同时一些2008年时的城市基础设施等也被再次利用。例如: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地使用;“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冬奥会时变成“冰立方”,成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地;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馆在冬奥会时承接冰球比赛;2008年奥运会时作为排球比赛场馆的首都体育馆在2022年成为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场馆。北京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所使用的土地也是在2008年时预留出来的。地铁8号线和10号线,以及相应的变配电设施、自来水厂等,这些2008年使用过的设施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了有效保障。

       由于夏奥会和冬奥会间隔时间只有14年,更由于北京冬奥组委对国际奥委会的遗产和可持续战略的高度重视、积极践行,虽然夏奥会和冬奥会差异很大,但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北京2008年场馆极高的再度利用率,甚至超过了部分承办夏奥会和冬奥会两次以上的城市。同时,延庆赛区的新建场馆做好了赛后利用的规划,张家口赛区的竞赛场馆是在20多年滑雪产业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后续的再利用也不成问题。

       近30年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奥林匹克的主体育场区域能够在赛后实现持续盈利,亚特兰大、悉尼、伦敦都没实现,雅典和里约更是被报道出一系列烂尾或“白象”现象,因疫情被迫推迟一个日历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的赛后遗产利用早已被高成本投入弄得狼狈不堪。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要场馆——鸟巢、水立方虽然每年的运营成本较高,但奥运会结束以来总体处于盈利状态,2018年鸟巢营收达2.68亿,水立方营收1.24亿。

2

“双奥之城”的时代使命

     北京2022年冬奥会获得了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其中也蕴含着国际社会对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寄予的无限期望。原因很简单,在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初,共有5个竞争对手,最终只有阿拉木图坚持到最后。一些退出的城市不堪全民公投和财务压力,对国际奥委会提出了质疑甚至批评,随后的2024年奥运会申办也只有巴黎和洛杉矶参与,这也促使国际奥委会相继推出《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林匹克2020议程:新规范》《奥林匹克2020+5议程》。一方面是给申办和主办城市降低成本、简化程序、增强自主性和增加灵活性,另一方面显然也要让国际社会看到赛后遗产传承和主办地可持续发展的切实成果。用国际奥委会《2022年冬奥会申办程序和问题答卷》中所说的,要“确定该愿景与城市/地区长期规划的契合度”“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应给城市留下有益的遗产”。《奥林匹克2020议程》是2014年11月国际奥委会第127次特别全会正式发布的,此前就有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征集意见的过程,北京申办、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全过程就践行和彰显国际奥委会的这一改革精神。在申办阶段北京就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契合《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三大主题:可持续、公信力、青少年。北京申办成功以后,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办奥理念;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张家口赛区实地考察,作出“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的指示;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时代意义可以在下列3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2.1 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信心和经验

       索契2014年冬奥会被国际媒体传出花费510亿美元的新闻后,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反响,间接导致了几个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退出。国际奥委会官方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第21条,就建议要提高向国际社会输出强力主张的能力。可以说,在夏奥会和冬奥会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面向国际社会的有效主张和有力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国际社会对夏奥会、冬奥会等赛事存有忌惮之心。事实上,索契冬奥会之后的遗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是有旅游和体育等方面的大量积极效应和切实成果的,可惜没能在国际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和公众理解。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在理念上始终追求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城市、国家的长期共赢和共同发展,而且按照《奥林匹克2020议程》第4条和第5条全方位和全过程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神持续发力、多方协力,将冬奥会筹办实践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使国际社会看到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健康发展的鲜活的样态,从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贡献了成果和经验,使利益相关者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经济指标是人们关注奥运会影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的相关数据说明:夏奥会与冬奥会对GDP的贡献和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都是积极和正向的(见表2、表3)。

4AC0

61F6


      城市更新和场馆利用,是奥运会这类综合性国际大型赛事最具直观效应的关键领域。大型体育场馆一度被人们称为“时装模特”,奥运会等大型赛事被称为国际化城市的“成年礼”。即便是那些申办夏奥会或冬奥会不成功的城市,由于提前规划和两年左右的申办期间的努力,也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遗产,一项对2000—2020年间80个申办城市的研究就揭示了这一点。

53BF


       此外,国际奥委会还专门出台《可持续的品牌和标识材料采购指南》,对设计选择和采购规范提出了非常细化的标准,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具体化要求,对衡量和评价奥运会的可持续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城市更新与赛后场馆利用,中国目前呈现出的治理模式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明晰赛事场馆使用责权利和赛后利用的细则,如华润集体运营的深圳大运会场馆;第二,综合场馆自身特点探索运营方式的多维创新,如鸟巢包厢的运作;第三,利用场馆多元功能,致力于体育服务综合体运营,如五棵松体育中心盘活的周边相关产业;第四,以提升效率为本,谋求四季运营的可持续模式,如张家口冬奥场馆的夏季运营实践;第五,组建体育场馆联盟,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如山西青运会场馆在全省的布局;第六,嵌入城市精神和体育元素,构筑体育文化交互平台,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运营。

24DC

449A


2.2 为中国更多城市提供国际赛事举办的样板和模式

        自1896年雅典主办第一届奥运会以来,目前已经举办、正在筹办和已经确定举办夏奥会、冬奥会、青奥会、冬青奥会的城市共有50个(含2024年平昌冬青奥会、2026喀布尔青奥会、2026年米兰-科蒂纳冬奥会、2032年布里斯班夏奥会)。2002年12月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成立的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The World Union of Olympic Cities)目前有40个城市是正式成员(含韩国釜山、美国丹佛、荷兰鹿特丹3个没有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其中包括我国的北京、南京、青岛、秦皇岛。北京和南京作为奥运会、青奥会主办城市入选,而青岛和秦皇岛则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和足球举办城市的资格而进入。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温布尔镇附近的一家国际知名体育智库性质的公司Sportcal近年来每年发布世界体育城市和国家指数报告,将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其余相关国际体育组织旗下的赛事分别赋值,计算承办赛事的城市和国家的综合分数,中国在最新的2019年世界体育赛事国家的排行榜中首次位列第一。这背后展现的是中国多个城市已经或即将举办、承办世界体育赛事的现实场景:浙江杭州将举办亚运会,四川成都、福建晋江将分别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显然,这也是中国众多城市进行产业升级乃至城市能级提升的契机,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国际赛事举办经验,要想赛事成功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从目前看,北京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获得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无与伦比”的同样评价。国际上对“truly exceptional”的理解虽然也含有“无与伦比”的意味,但该词还包含着不易模仿乃至难以复制的意味。而对同属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举办的国际大型赛事而言,这种“双奥之城”办赛经验的借鉴乃至复制则不会有制度性障碍或体制机制掣肘。

       笔者以为,北京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为国内其他城市举办国际大型赛事提供的经验,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体现党中央的办赛理念。北京冬奥组委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以及疫情条件下“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绿色办奥”理念指导下始终使用绿色能源,降低能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用碳中和的理念指导整个冬奥会。“共享办奥”是通过办奥惠民生,让更多的社会阶层和民众融入冬奥会筹办过程当中来。“开放办奥”的重要体现是聘请了很多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士加入,冬奥会相关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廉洁办奥”采用了节俭的方式,物资品类70%是租赁的,能借不租,能租不买,极大节约了办赛经费,使得北京冬奥会的办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安全方面,疫情条件下和国际奥委会及相关组织多次磋商后制定防疫手册,尽可能减少涉奥相关人员规模,通过闭环管理保障了冬奥会的安全。通过对赛事场馆设施的精心建设和精细管理,测试活动的高效组织,使得冬奥会的场地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相关的住宿、交通和餐饮等服务保障都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和相关国际组织的认可,参赛运动员的满意度也非常高。

       第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默契配合。北京冬奥组委在2015年12月31日成立以后,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以及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一直高度配合,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坚持进行多次的线上会议。整个筹办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共赢态度。

      第三,保障各地各级政府组织效能。奥运会的筹备过程当中,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延庆区各级政府组织体系严密,在主席、执行主席和相关机构的协作配合下,三个赛区之间达到了同样的办赛标准和办赛水平,使得整个赛事有条不紊地运行。

      第四,尽量利用既往办赛相关资源。北京2022冬奥会较好地传承了北京2008年夏奥会的管理经验,特别是高度重视国际奥委会信息和知识管理库办赛知识的传输和内部分享,还有半数左右的冬奥组委工作人员有2008年夏奥会的工作经历,涌现出一批敢担当、善管理的优秀办赛人员,体现了中国承办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丰富经验和较高水准。

       第五,高度重视属地和部门的配合。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中国残联以及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在筹办冬奥会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干部的选配,专业人员的任用,还是资源的协调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保障了赛事的顺畅运行。

2.3 为奥运遗产的规划与传承树立卓越的标杆和范式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是几乎同步的。我国2013年11月确定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的3个月,即2014年2月,就提出了这一国家战略,致力于在环境、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申办过程中,又提出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设想。在2020—2021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收入超过3 900亿元,截至2021年6月21日,张家口的12个区县实现脱贫,包括1 970个村庄的93.9万村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将申办阶段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设想直接纳入战略规划,规划范围超出冬奥会场馆所在区域,扩展到北京市7个市辖区和张家口市10个区(县),辐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全域范围。这个代表着北京冬奥会遗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规划包含一系列具体的目标:注重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推进奥运场馆综合利用和低碳运行,努力塑造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国际典范;加快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创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打造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

       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期间,国际奥委会要求组委会在赛后提交“奥运会影响”报告,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期间乃至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之初,国际奥委会依然希望推行“冬奥会影响”报告,包含经济、文化、生态3个领域。2013年,国际奥委会推出《奥林匹克遗产》指南,将奥运会的遗产分为体育、社会、环境、城市、经济5类。2019年2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举行了遗产战略计划新闻发布会,确定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留下丰厚遗产,远远超出以往的3个领域,要求更加全面,而且不仅需要赛后提交遗产报告,筹办阶段就需要提交遗产报告。随后,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组织编撰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中文版和国际版相继公开发布,全面展示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传承的亮点成果。可以说,全过程和全方位地规划和传承奥林匹克遗产,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卓越标杆和独特范式。

3

中国如何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城市共赢发展的典范

3.1 不仅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指引下的城市和区域发展遗产

       何振梁先生曾言及,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利以后谋求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他曾私下和部分国际奥委会委员沟通,多数意见是最好由北京而非其他城市再次申办。而中国有意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国际奥委会部分委员的建议依然是北京而非其他城市申办。当然,需要在邻近区域寻找一个雪上赛区。笔者在参与撰写北京2022年申办报告的过程中,也从不同渠道得到类似信息,中国决定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的基本设想就是:北京承办冰上项目赛事,延庆区以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为主,张家口崇礼区(最初申办时为崇礼县)承办其余雪上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张家口处于京张交通线上的10个区县都属于贫困(区)县,但崇礼早在1996年就建成第一家雪场,逐渐成为华北滑雪产业的高地。可以说,张家口崇礼区利用地理和气候特点等打造的滑雪产业,为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做了难得的准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北京奥运经验和张家口滑雪产业的一次完美组合。在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始终把激活北京城市活力和对延庆、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为重要使命。2014年就提出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设想和2022年1月29日推出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都鲜明体现出拉动京张沿线区域发展的理念。2014年2月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从环境、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着力,2019年12月开通京张高铁,就是带动京张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举措。而2019年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推出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中7个方面的内容就专门有城市、区域发展这2个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报告(2020)》中指出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以及三大赛区的交通设施完善,为赛后京张京张沿线的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而伴随着冬奥会筹办带动区域餐饮酒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京张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提升水电气热保障能力,均是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的应有之义。在首钢园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同时,延庆和张家口生态扶贫富民、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壮大体育就业和相关产业等,都是切实的冬奥遗产和直接效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索契冬奥会期间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说:“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在两三亿人中带动更多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这里蕴含的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影响范围显然不仅是北京和张家口,而是整个山海关内。从2013年申办冬奥会迄今,中国的冰雪产业已经遍布全国,所有31个省市区都有冰场或雪场,全国的雪场数量在2020年底就超过800个,同期我国的室内滑雪场数量多达36个,居世界第一。这种申办和筹办共9年时间内实现的冰雪产业大跃迁,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巴赫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北京冬奥会之前和北京冬奥会之后。北京冬奥会期间,不少国际冬季项目单项联合会主席表示,未来的冰雪项目世界锦标赛、世界杯都可以在北京冬奥会的场馆举办。随着体育场馆再利用、国际冰雪赛事再举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全面激活,全国范围内的冰雪产业都将获得持续不断的积极收益和显著成果。

3.2 不止2022年:思考国际奥委会所期望的北京奥运遗产30年传承期

       北京2008年奥运会结束以后的2010年1月,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针对北京奥运会的最终报告提出:奥运会组织者应该有规划长期遗产的理念,思考遗产传承的时间可以达到30年,而不是奥运会结束以后的短期间。

       按照传统的奥运会申办、举办和提交总结报告的规则,一届奥运会的运营时段是大约10年,包括2年左右申办、7年左右筹办、1年左右总结(随后解散奥组委),这在国际奥委会为指导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推出的“奥运赛事惯例整合路线图”中就可看出。

       从目前看,国际奥委会改变了申办奥运会的规则,可能使这个周期延长或者缩短,目前已确定的几个奥运会举办城市中,202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洛杉矶、203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布里斯班,分别在2017年、2021年获得举办权,筹办期长达11年。长期以来,国际奥林匹克研究的惯例通常将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时间定位在筹办的7年间,如多数奥运经济影响就属此类。也有少数研究涉及申办的两年,还有些研究会在奥运会结束以后的5年左右采集数据和信息展开其影响研究。当然,大众媒体的相关报道和一些专题著作还可能将奥运会的影响时长拓展到几十年。

       从国际奥委会近年来给申办奥运会、冬奥会城市提供的答卷中可以看出,谋求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城市、国家的长期共赢已经成为稳定的理念,对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强调也日益显著。目前这些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答卷中,体现出的是国际奥委会与时俱进的奥运会影响的理念,但没有发现其中提及具体的影响时限。一般来说,要求申办城市回答的10多个主题中,第一个主题就是“愿景、遗产和公众参与”。该主题会要求申办城市在申办报告中回答为什么申办以及奥运会愿景如何顺应申办城市和区域的长期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还会为申办城市提供一些文本,帮助申办城市做好应答。2013年推出的《奥林匹克遗产指南》文本中没有提及遗产传承的具体时长。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后更新的《奥运会影响技术手册(第6版)》从环境、社会文化、经济3个维度展开奥运影响研究,要求最终提交报告中奥运会影响的时长是奥运会举办以后3年。

       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国家层面和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规划。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2016年11月25日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2月8日印发并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2年1月29日,又联合发布《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国家体育总局于2016年11月发布《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

       地方政府政策规划方面,《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7项配套规划,明确了冰雪工作的7项核心任务——群众冰雪、竞技冰雪、青少年冰雪、冰雪体育产业、冰雪赛事、冰雪场地设施和冰雪运动人才。此外,还有《河北省冬季运动发展规划(2015—2022年)》《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专项规划(2017—2025)》《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吉林省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阿勒泰冰雪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等。

       各类有关规划的时限大体有2020年、2022年、2025年和2035年,可以看出规划期望干预的时间长短不一,政策力度和辐射范围也各不相同,但普遍面临着施策过程中的具体执行问题的协调、政策效果的评估和反馈问题,还有众多领域和部门对政策实施认知的偏差,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监督,以确保政策目标如期实现。如对雪场的国土、能源、税收、保险等方面的政策能否一以贯之,就是值得关注的。相关政策措施的科学助力和长远持续,是冬奥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遗产能否取得理想成果的关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组委会运行决算将在大约一年后向社会公布,实现盈余是必然的。可以预见,场馆、城市和山地基础设施、城市和山地运行经验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助推我国冰雪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环保产业等全方位升级。

3.3 不限冬奥会:致力于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均衡发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于国际冬季运动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对于中国体育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中国不仅实现了在冬奥会上金牌数和世界排名的历史性突破,也在群众性冰雪运动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更是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体育馆同短道速滑运动员交流时指出:“现在我国冰雪运动的态势是冰强于雪,冰上运动要巩固优势,再上新台阶;雪上运动要奋起追赶,恶补短板”。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取得9块金牌、名列冬奥会金牌榜第3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而且实现了冰上和雪上项目的大体均衡:冰上项目4金,雪上项目5金。在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更是首次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实现了中国冬季运动在国际奥林匹克舞台上竞技成绩的新突破。

       从目前的统计看,中国自1984年以来共参加10届奥运会,取得了264块金牌(含女子竞走运动员切阳什姐和男子举重运动员吕小军递补获得的伦敦和里约奥运会金牌),1980年以来共参加12届冬奥会,取得了22块金牌,剔除奥运会和冬奥会小项数的差异,其间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夺得9块金牌并占据金牌榜第3名的位置,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向着实现夏季和冬季项目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是中国体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创双赢局面的重要契机,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带动更多中国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早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就向国际奥委会承诺,通过举办冬奥会使北京和张家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分别由46%、39%提升至55%、45%,体现出通过举办冬奥会带动群众性冰雪运动大发展的明确理念。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教委每年组织“冰雪进校园”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基础性活动,也有面向有冰雪基础学生的特色活动。到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冰雪主题推广活动覆盖了10余万名学生,同时还举办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校际冰球联赛、滑雪比赛、花样滑冰比赛等高水平赛事。2018年2月,为加快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强调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要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鼓励南方地区城市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还提出2020年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要达到2 000所,2025年要达到5 000所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迅猛,尤其是申办冬奥会以来,我国滑雪人数已经从2014年的1200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100多万人。截至2020年底,滑冰馆已经达到654个,滑雪场更是提前在2020年就已经超过了原定2022年目标的800个,达到803个。冬奥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滑雪的进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占据体育产业总规模的20%。目前我国滑雪相关企业已经有近7 000家,仅2021年新增加了1 383家,同比增长57%。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指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1-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将达到3.05亿人次。

       北京成为世界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以后,中国要实现国际奥委会支持的奥林匹克赛事的大满贯,还缺一项赛事——冬青奥会。目前,2010年、2012年分别开启的青奥会、冬青奥会已经分别举办3届,第4届青奥会原本定于2022年在达喀尔举行,因为疫情推迟到2026年举办,而第4届冬青奥会定于2024年在韩国江原道举行。这样看来,世界上还没有产生一个举办过夏奥会、冬奥会、青奥会、冬青奥会四大奥林匹克赛事的国家。中国目前独缺一次举办冬青奥会的经历,日本和韩国各缺乏举办青奥会的经历,而举办过多次夏奥会和冬奥会的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均没有举办过青奥会和冬青奥会。

       中国速滑冬奥会冠军张虹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也是江原道2024年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这也使我国的哈尔滨这座传统的冰雪运动名城申办2028年或2032年冬青奥会有了一定的优势。而随着奥林匹克效应在中国被普罗大众广泛看好,媒体传出有意申办2036年奥运会的中国城市也出人意料地多达12个,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有一些知名的二线城市也希望能够成为奥运城市。笔者以为,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3个城市群依次具有被批准参与2036年奥运会申办竞争的可能。

       已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奥林匹克遗产指南》这份文本的扉页写道:一朝为奥运城市,便是永恒的奥运城市。北京已经抓住了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的历史机遇,中国还能再次举办冬青奥会从而成为世界奥林匹克历史第一个“全奥之国”吗?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iPLaFvyQ43Hb9dYQG2b5w